查看原文
其他

雪中大熊猫好像糯米糍霸屏!这些年,中国把好多动植物都宠“降级”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央广网”(ID:cnr_cnr)、“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人民画报”(ID:china-pictorial-1950)、“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人民法院报”(ID:renminfayuanbao)、“海外网”(ID:rmrb_hww)、“青海日报”(ID:qbxinmei)、“地球杂志”(ID:GMC_diqiuzazhi)、“青海生态环境”(ID:qhsthj)、“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ID:cwcawx)、“祁连林草”(ID:qilianlincao),中国环境APP,微博@央视新闻、@圆掌,央视网


近日
#雪中大熊猫好像滑溜溜的糯米糍#
霸屏了


棕色熊猫七仔和它的小伙伴们
开启撒欢模式
在雪地里奔跑打滚
跟工作人员互动
还把坡道当作滑梯反复爬上溜下
据介绍
天气越冷大熊猫吃得越多
成年大熊猫冬季每天能消耗
约100斤左右的竹子
网友:我和国宝的共同点又多了一个
特别能吃、特别能长肉


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
第二阶段会议的召开
2022年恰逢《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30周年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该公约的缔约方之一
中国持续采取多种举措
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多个动植物被“降级”
说是“降级”,实则体现的是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交出圆满答卷!


“她”飞回来了

“哈!我也降级了!‍‍‍‍”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一种名为朱鹭的鸟
引起了诗人张籍的注意
为它作一首《朱鹭》
永远定格了这动人的自然画面
而朱鹭就是鸟中“东方宝石”
秦岭飞出的精灵——朱鹮

朱鹮的消失


朱鹮种群曾经极为繁盛
据文献记载
朱鹮历史上分布广泛
北起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南到中国的台湾岛
东至日本的岩手县
西抵中国甘肃省
都曾有过朱鹮分布的记录


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
农业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历史之轮
让古老的朱鹮遭遇空前的生存危机


1963年之后苏联/俄罗斯
再无关于朱鹮的报道
1979年是朝鲜半岛
最后一次记录朱鹮
1981年日本原生朱鹮
宣告灭绝
……


就这样
已经在地球上存活超过6000万年的朱鹮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在野外悄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鹮的踪迹


万幸的是
天无绝朱鹮之路
1978年起
中国开始致力于寻找朱鹮


经过近三年的苦苦寻觅
终于在1981年于秦岭地区
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
这便是当时世上已知
最后的野生朱鹮种群
此后秦岭便成了拯救朱鹮的“诺亚方舟”

朱鹮的重生



面对仅有的7只朱鹮
中国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实行以保障朱鹮
野外自然繁育为主
圈养繁育为辅的策略


朱鹮的降级堪称
教科书式的生动案例

经过多年的努力
朱鹮的数量实现了
从个位数到四位数的突破
朱鹮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
扩大到现在的约1.6万平方公里


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
曾经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
鸟中“东方宝石”——朱鹮
“她”真的飞回来了

这些个猫猫什么来头?


“喵~我不是一般的猫
我也不是你的小可爱哦
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能发现我们的身影
说明这个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食物链充足
看我凶不凶?”

视频来源:微博@圆掌

2022年1月17日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在青海门源
放归一只亚成体雌性荒漠猫
这是世界首例实施截指手术后
成功放归的荒漠猫

网友们纷纷感叹
她的轻功真好啊~
嗖的一下就没影了!
……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在微博分享了这只荒漠猫的救助历程

为何一只猫会得到全网的关注?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隐匿着不为人知的中国特有食肉动物
它们占据着
高原草甸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
那就是荒漠猫


关于荒漠猫的故事


荒漠猫的命名
1892 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看着两张从中国四川西部收购的毛皮,Milne-Edwards 写道:……体型大约与家猫相同,同时身体上并没有点状或条状的斑纹……尾部在末端有3~4个黑色的环,其间由白色的条纹所分隔……麻褐色的毛皮使他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在荒漠生境中的小型猫科动物,于是,Felis bieti,The Pale Dessert Cat,荒漠猫,这一猫科中最神秘的成员,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食肉动物,就这样名起于谬误。

在这个物种科学发现的115年后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玉峰
来到了四川西部
在这个物种被科学发现的地方
调查荒漠猫的现状

全球第一张荒漠猫的野外照片 供图: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这是荒漠猫的第一张野外照片
而它的获取似乎是一个时间节点
然而,除了惊鸿一瞥
荒漠猫以前是什么样子未可知
但它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五只荒漠猫罕见同框。来源/中新视频 制图/赵芳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到五只荒漠猫同框画面

2020年7月3日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
联合北京大学开展荒漠猫专项调查时
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
发现了一组
荒漠猫抚育幼崽的珍贵画面
画面中,一只雌性荒漠猫
看着4个“孩子”相互打闹、嬉戏玩耍
萌态十足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拍摄的荒漠猫(2020年6月2日摄)。新华社发(宋大昭 摄)


珍贵的影像足以说明
它的难得一见
它是中国13种猫科动物中
唯一的中国特有种
体形是家猫的两倍
被称为“最不为人知的一种猫科动物”

在2021年2月5日公布的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荒漠猫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荒漠猫皮毛呈麻褐色
耳尖长有棕色长毛,甚为机警
目前发现仅分布于
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在青藏高原
荒漠猫隐藏在
未经啃食的高原草甸中
是绝佳的伪装
正因如此
荒漠猫的英文名称
也在后来变更为
Chinese Mountain Cat
字面意为“中国山猫”

摄影/巫嘉伟(西南山地) 制图/赵芳


祁连山国家公园内
有理想的荒漠猫栖息地
生活有发展状况良好的荒漠猫种群

目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
已委托北京大学开展
荒漠猫专项调查
通过社会访谈、红外相机
粪便DNA和栖息地建模预测等方法
从分布、数量和威胁因素三方面
评估保护现状
科学制定保护策略
希望通过各项研究
尽早摸清国家公园内荒漠猫种群资源
从而更好的保护这一“中国特有”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着较高密度的荒漠猫种群,是现阶段我国较容易目击荒漠猫的区域。(沐铁城、周喆、史彧)

“我们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为中心建立涵盖各类生态系统及物种的观测网络率先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立我国西部第一个以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为主要功能的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长韩强介绍道
如今正在运行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为保护工作提供着强大的动能既有助于摸清国家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也为强化生物多样性执法监督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祁连山国家公园还聚焦旗舰物种研究保护在全国率先追踪荒漠猫等多个物种填补了我国在高原旗舰物种活动范围、迁徙路线等方面的研究空白救助雪豹“凌蛰”并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实现了国内首个野外救护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为大型食肉动物共存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段段成就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几代中国人接续奋斗守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必将持之以恒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因为中国,这一切才变为现实”

就在2022年12月7日-19日中国积极发挥主席国领导力与协调力2022年12月15日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开幕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开幕式致辞

“因为中国,这一切才变为现实”
喀麦隆参会代表塞茜尔·恩杰贝特说
她极为赞赏中国作为主席国
为大会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

现场参会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所长张元明说: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振奋人心
表达了中国作为主席国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雄心
以及把雄心转化为行动的决心和举措
给大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12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我们要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共同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我们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将雄心转化为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
——我们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我们要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合力。
……”

升级版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带来哪些变化?

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解读了这部法律修订的主要内容。

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体现党中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精神,明确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

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纳入应急救助范围,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

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恢复,一些地方野猪等野生动物泛滥成灾,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农牧生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此规定: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和评估情况,对种群数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的物种,可以采取迁地保护、猎捕等种群调控措施,对种群调控猎捕的野生动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同时明确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建设隔离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预防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是将中央财政对致害防控的补助范围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是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而造成野生动物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要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丢弃,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现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规范野生动物放生活动,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范、引导。


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同时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社会公众应当抵制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种群,其“野性”降低,遗传性状也发生改变,应当区别情况,实行与野外种群差别化管理措施。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制度作了规定,这次修法将这一制度扩展到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根据有关野外种群保护情况,对不依赖于野外资源、技术成熟稳定、有一定养殖规模的人工种群可以不再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应当依法实行备案和专用标识管理。

这些人工种群的一部分可以依照畜牧法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按照家畜家禽管理;另一部分可不作为野生动物进行管理,适当放开其人工种群及其制品用于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岳仲明表示,要加强法律宣传、解读和引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规定,健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严格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同时,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社会公众应当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从大熊猫、朱鹮、藏羚羊、江豚
濒危级别“降级”
到捕捉、跟踪荒漠猫的踪迹
作为高原旗舰物种提级管理
一个个“王者归来”的生动事例
验证了我国推动野生动物保护
所取得的积极进展
但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对于濒危物种
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是为了持之以恒地
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让我们共同开启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
新篇章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美好画卷”
制图:杨蕊溪(青梅工作室视觉组)
编  辑丨沈 弘
校  对丨安志伟
校  审丨陈虞文
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点亮“在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